董事長致股東的信

各位股東:
二零二四年是波瀾壯闊、催人奮進的一年。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擘畫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二零二四年是繼往開來、再啟新篇的一年。中信迎來了45歲生日,一代代中信人砥礪前行、接續奮鬥,共同書寫了與國家同向、與時代共進的精彩華章。
中信45年的奮進征程中,有初心如磐的使命擔當,有改革攻堅的迎難而上,有創新發展的提質增效,有萬千中信人的奮鬥身影。我們欣然看到,中信的發展態勢總體向上向好,規模、質量、效益整體保持穩健。特別是「十四五」以來,公司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兩位數,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穩中有進;二零二四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7,528.70億元,同比增長10.6%,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達人民幣582.02億元,同比增長1.1%。更直觀的體現在於,中信股份市值年內上漲27.5%,優於恆生指數(17.7%)和恒生綜合企業行業指數(5.52%);近四年來,市值累計提升超千億港元。我們深知,公司的穩健發展離不開股東的支持和信任,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也是我們最重視、最關切的事項之一。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36元,二零二四年全年股息為每股人民幣0.55元,全年派息率達27.5%,較上年多派1.5個百分點。
成績的背後是一系列着眼長遠的謀劃、改革任務的推進和創新成果的落地。
這一年,我們推進金融「強核」,打造更加穩健的中信。金融在中信的資產佔比超過9成,貢獻了8成的利潤。做強做優金融,是中信助力金融強國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使命擔當,也是創造更多價值、更好回報股東的必然選擇。我們實施金融「強核」工程,聚焦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租賃等業態,着力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推動金融業務為報國惠民、為公司業績作出更大貢獻。我們發揮金融全牌照優勢,扎實推進「五篇大文章」;構建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實現前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覆蓋率達96%;推動更多綜合金融場景落地,最大程度釋放金融業務潛力。金融子公司整體表現良好,共同推動金融板塊質效提升,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人民幣526.49億元,同比增長4.3%;中信銀行營收、淨利潤、撥備覆蓋率三項指標實現正提升,中信証券主要財務指標和業務規模保持行業第一,「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這一年,我們鍛造實業「星鏈」,打造更有韌性的中信。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不確定、不穩定將是常態。業態多元的實業業務是我們穿越周期、韌性成長的堅實基礎。我們實施實業「星鏈」工程,以「煥星」行動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機,以「造星」行動造出新的增長極和增長點,以「探星」行動探尋未來產業新賽道,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化,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加快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實業子公司通過整合優化、資本運作、科技賦能等,共同推動實業板塊持續向好,產業韌性不斷增強,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人民幣163.52億元。中信農業定增隆平高科等工作有序推進,進一步增強優勢業務競爭力。中信泰富特鋼和南鋼股份助力深中通道、常泰長江大橋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信戴卡「一體化壓鑄」實現市場突破,成功點亮非洲首座「燈塔工廠」,為製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貢獻「中信方案」。我們發揮兩家券商、戰略投資平台功能,前瞻梳理優質標的,以基金直投為先導延伸布局,深化與院校、科技型企業等合作,儲備有發展潛力的未來產業項目。
這一年,我們強化科技引領,打造更具潛質的中信。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而科技創新是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我們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啟動科技創新「磐石」行動,推進打造以智能礦山、數字鋼鐵兩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金融科技、種業、先進金屬材料、輕量化四家科創中心為載體的「2+4+N」創新平台集群。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在先進智造、先進材料、生物育種、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發揮場景多元、數據豐富等優勢,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打造一批通用和垂直領域大模型,創新工業視覺、智慧出版、綠色低碳等應用場景,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試驗場」轉向「大市場」。
這一年,我們鞏固國際化優勢,打造更加開放的中信。中信眼中的國際化發展,不止是中信一家企業或聯合幾家企業的「走出去」,而是世界和中國的「雙向奔赴」、國內與國際的多方共贏。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在海外投資展業的企業之一,中信今天的境外業務已遍及約160個國家和地區;二零二四年,中信建設海外新簽合同額和新生效合同額分別增長3.2倍和1.8倍,中信重工海外新增生效訂單同比增幅超80%,國際化發展的「硬實力」更加穩定。我們還致力於打造聯通世界的「軟實力」,努力從改革開放的窗口,成為連接中外經貿合作與民心相通的橋樑紐帶。我們成功舉辦了二零二四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發布了「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服務品牌,組織了「德國先進製造企業重慶行」「中信股份戰略股東長沙行」等活動,全力服務國人更好融入地球村和中國企業「走出去」,並邀請五湖四海賓客嘉朋走進中國、了解中國、投資中國,攜手各方夥伴把握機遇、共贏發展、共創未來。
這一年,我們夯實市值管理,打造更有價值的中信。公司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和市值管理工作,將其納入長期戰略管理體系統籌推進,努力實現公司價值與市值同步提升。二零二四年,我們開展了中高級管理人員自費購股,發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面向所有上市子公司實行市值考核,積極探索央國企市值管理改革路徑。我們相信,隨着中國經濟的企穩向好和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中信股份等中國大型企業的股票估值折扣有望大幅收窄,為股東、為投資者帶來更大回報和價值。
這一年,我們深化人才改革,打造更顯活力的中信。人是企業之本,無論是對傳統的繼承,還是對創新的追求,都離不開人才。中信要鑄就百年民族品牌,需要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擔當、有闖勁、有潛力的人才奮鬥不輟、薪火相傳。我們完善人才引育機制,壯大改革發展「第一資源」。啟動科技人才「星河行動」,將選拔培養若干名首席科學家、高級專家和青年科技創新英才,面向全球引進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我們開展年輕幹部公開遴選,真正把敢於創新、善抓改革的高素質幹部選出來用起來,加速釋放組織活力。我們一體推進「人才階梯計劃」「領軍人才計劃」和「國際化人才計劃」,打造富有中信特色的「選育管用」人才鏈路,為中信基業長青築牢人才支撐。
撫今追昔,中信人依然滿懷激情。我們始終在思考,什麼樣的中信,才能永遠領時代之先、居浪潮之頭?才能保持住發展勢頭和速度?才能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挑戰?出路在改革,抓手在創新,底線在安全。45年後再出發,我們的目光不僅要關注當下的業績,更要看到任重道遠的未來。放眼今天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戰略格局、全球治理體系、綜合國力競爭都處在深刻變化之中。放眼今天的中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前景光明、任重道遠,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考量,都呼喚我們進一步把握國家所需、校準前進方向。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的節點,站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臨界點,我們既要直面深化改革之「艱」、形勢複雜之「險」,也要承受創新突破之「難」、科技迭代之「變」。二零二五年,我們將以勇於變革、勇立潮頭的膽識和魄力,以真抓實幹、奮發有為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優化結構,進一步統籌好發展和安全,以創新者、闖關者姿態做好新一年工作,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氣象一新。
我們將答好「改革卷」,進一步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破局開新、蓄力賦能。我們將聚焦主業瘦身健體,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騰挪發展空間;深入實施「強核」「星鏈」工程,打造功能強大、優勢明顯的綜合金融競爭力和群「星」閃耀、聚「星」成「鏈」的實業發展新格局;加快落地港澳業務和國際化業務戰略,以更加開放之姿擁抱世界……所有改革的指向,都是為實現價值成長,以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更優良的業績,回報股東,回報投資者,回饋員工,回饋社會。
我們將續好「創新篇」,進一步積蓄澎湃發展動力。近年來,新技術、新成果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人震撼。特別是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彰顯出中國科技引領時代浪潮的全新氣象。我們將把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創新作為重大發展戰略,持續完善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更好地創造一個敢探索、勇擔當、有銳氣、善創新的良好生態,樹牢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創新理念,總結探索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創新模式,以「磐石行動」和「星河行動」點燃技術創新的強勁引擎,以體系化變革強化創新機制支撐,為中信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向新向上凝聚起源源不竭、生生不息的磅礡力量。
我們將守牢「安全線」,進一步築牢可持續發展基石。面對變化和挑戰越來越多元、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日益增多的變革時代,我們深刻感受到,唯有保持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踐行長期主義,才能行穩致遠。我們將進一步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立足於有、着眼於防、落實於控,切實提升風險管控的前瞻性、精準性、剛性和有效性,防範化解各類重大風險,牢牢守住合規紅線和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為打造「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築牢基石、保駕護航。
長風破浪,未來可期。中信走過45年奮鬥征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在充滿希望的新征程上,我們堅信,在全體股東的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下,依靠19萬中信人的頑強拼搏、銳意進取,乘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東風,中信股份必將在下一個五年更上層樓,為客戶、為股東、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與回報,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更大力量!
奚國華
董事長
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