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中信股份持續提高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前瞻性、執行性和協同性,結合業務發展與管控模式,以風險偏好為引領,建立分層分類的風險管理政策制度體系,有針對性地完善各項風險管理機制,加強風險合規文化建設,切實織密「防護網」、築牢「防火牆」,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風險戰略及偏好

中信股份於二零二一年制定五年風險戰略,系統規劃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行動三個階段。二零二四年,公司全面執行風險戰略「鞏固提升年」工作規劃,鞏固完善現有機制,着力提升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管理能力,推動管控要求向基層單位、業務前端傳導,不斷豐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廣度、深度和內涵,多方面提升管理實效。

公司建立了跨法人、多層級、整合性的企業集團風險偏好體系,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確定所承擔風險的總量和底線、結構和限額,搭建設定、傳導、執行、監測、報告的全流程管理機制。

風險管理架構

公司構建了「四個層面、三道防線」的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董事會對維持健全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承擔整體責任。審計與風險委員會代表董事會監控本公司的財務報告體系、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審閱及監察內部審計職能的成效以及檢討本公司的企業管治政策及常規。審計合規部積極發揮風險管理牽頭作用,相關職能部門作為各類風險歸口管理部門進行專業化管理。各成員單位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框架下,對其風險狀況進行識別和有效管理,並及時匯報。

公司致力於持續優化公司各層級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測;通過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等方式,全面掌握附屬公司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和重大業務開展情況等,評估其可能產生的風險;針對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進行及時報告,督促、落實管控措施,提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性。

公司依託中信金控加強金融風險專業化管控。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子公司均設置風險管理相關專業委員會,並由風險管理部門牽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其餘子公司根據業務性質與組織規模設置專門部門或由專人負責風險管理相關工作。

風險文化建設

公司倡導「管好風險就是創造效益」的風險理念,積極發揮風險合規文化的引導作用。二零二四年,啟動新一輪「善馭風險、信守合規」風險合規文化建設,使風險合規文化有機融入管理機制、政策制度、業務規則、行為準則等經營管理全過程,將風險管理理念轉變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

大類風險分析

中信股份面臨的風險包括但不限於財務風險、信用風險、戰略風險、投資風險、法律合規及洗錢風險、聲譽風險、安全生產風險、信息技術風險等。中信股份已建立了覆蓋本公司各業務板塊的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體系,以識別、評估和管理業務活動中面對的各類風險。財務

財務風險

中信股份設立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The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committee,簡稱「ALCO」),作為執行委員會的下屬委員會,根據財務及庫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政策,監控集團的財務風險。

1.

資產負債管理

中信股份不同業務投資的資金來源包括長短期債務及權益,其中可選用的權益性融資工具包括普通股、優先股、永久證券等形式。中信股份利用不同的資金來源管理其資本結構,為其整體營運和發展籌集資金,並努力將資金類型與相關業務性質相匹配。

1.1

債務

ALCO統一管理和定期監控中信股份及其主要下屬非金融子公司現有和預計的債務水平,以確保集團的債務規模、結構、成本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信股份合併債務(1)1,734,957百萬人民幣,其中借款244,855百萬人民幣,已發行債務工具(2)1,490,102百萬人民幣;其中,中信銀行債務(3)1,220,522百萬人民幣。中信股份十分重視現金流的管理,中信股份總部現金及銀行存款1,435百萬人民幣,獲承諾備用信貸59,265百萬人民幣。

債務的具體信息如下: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人民幣百萬元
中信股份合併債務1,734,957
其中:中信銀行債務1,220,522
附註:
(1)
中信股份合併債務指合併財務狀況表中「借款」和「已發行債務工具」之和,但不含應計利息;
(2)
已發行債務工具包含已發行公司債券、票據、次級債務、存款證、同業存單、可轉換公司債券和收益憑證,但不含應計利息;
(3)
中信銀行債務指中信銀行合併口徑已發行債務憑證,包含債務證券、次級債券、存款證、同業存單和可轉換公司債券,但不含應計利息。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信股份債務對股東權益的比率如下:
人民幣百萬元合併
債務1,734,957
股東權益合計(4) 1,423,014
債務對股東權益的比率122%
附註:
(4)
合併股東權益合計採用合併財務狀況表中「股東權益合計」。


1.2

流動性風險管理

流動性風險管理旨在確保中信股份時刻具備充裕資金償付到期債務、履行其他支付義務和滿足正常業務開展的其他資金需求。

中信股份流動性管理要求涉及定期對未來三年現金流的預測,並考慮流動資產水平及所需新增融資以滿足未來現金流的需求。

中信股份對自身及其下屬主要非金融性子公司流動性管理的原則是統一監測、分級負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靈活利用境內和境外兩個市場,通過不同的融資工具,分散融資來源,籌集中長期低成本資金,以及維持短期及長期借貸兼備的組合,盡量降低再融資風險。

有關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詳情請見財務報告附註50(b)

1.3

或有事項及承擔

中信股份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或有事項及承擔詳情請見財務報告附註49

1.4

抵押借款

中信股份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現金及存放款項、存貨、應收款項、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使用權資產作為抵押物的借款詳情請參見財務報告附註44(d)

1.5

信用評級

標準普爾穆迪
2024年12月31日A-╱穩定A3╱穩定
2.

庫務風險管理

庫務風險管理大致涵蓋下列中信股份業務承受的財務風險:
  • 利率風險
  • 外匯風險
  • 金融產品交易對手風險
  • 大宗商品風險
  • 市場價格風險
中信股份通過使用合適的金融衍生工具等方式管理上述風險。中信股份在履行庫務風險管理職責之時會優先使用簡單、高成本效益及符合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的有效對沖工具。在可能的情況下,衍生工具的收益及虧損,將用以抵銷被對沖的資產、負債或交易的虧損及收益。

中信股份致力於建立全面、統一的庫務風險管理體系。中信股份的各成員單位在集團制定的總體庫務風險管理框架內,根據相應業務特點及監管要求,執行適用於自身的庫務風險管理策略、程序等,並定期及不定期上報相關庫務風險管理情況。

2.1

利率風險

中信股份定期監控現時及預計的利率變化,集團的各運營實體推行其自身的涵蓋市場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環節的利率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結合市場情況對利率風險進行管理,將利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重定價風險和基準風險是中信股份金融子公司利率風險的主要來源。中信股份金融子公司遵循穩健的風險偏好原則,密切跟蹤外部宏觀形勢與內部業務結構變化,不斷優化存款期限結構,適時調整貸款重定價周期,主動進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在可承受的利率風險範圍內,實現利息淨收入和經濟價值穩步增長。

中信股份總部和非金融子公司的利率風險主要來自債務。以浮動利率計息的借貸使中信股份在現金流方面面臨利率風險,而按固定利率借入的借貸則使中信股份面臨公允價值利率風險。中信股份及其非金融子公司會根據自身資產負債情況和市場情況,對利率風險進行分析及敏感度測試,靈活選擇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的融資方式,或選擇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利率掉期及其他由ALCO批准使用的衍生工具調控利率風險。

有關利率風險管理的詳情請見財務報告附註50(c)

2.2

外匯風險

中信股份的業務主要位於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澳洲,其功能貨幣分別為人民幣、港幣及美元。中信股份的各成員單位承受來自非自身的功能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負債缺口、未來商業交易以及海外營運淨投資的外匯風險。中信股份的合併財務報表以人民幣為報告貨幣,對於功能貨幣並非人民幣的成員單位,其合併帳目中的外匯換算風險並未使用衍生工具進行對沖,因為其中涉及的風險屬非現金性質。

中信股份主要通過外匯敞口分析來衡量外匯風險的大小,在合適的情況下將以外幣為單位的資產與相同幣種的對應負債匹配,或適當地運用遠期合約及交叉貨幣掉期等工具來降低外匯風險。中信股份只會為已落實的承擔及很可能會進行的預期交易進行對沖。

有關外匯風險管理的詳情請見財務報告附註50(d)

2.3

金融產品交易對手風險

中信股份與眾多金融機構之間存在存款、拆借、金融投資產品和衍生金融工具等業務。為減低存放資金或金融工具收益無法回收的風險,中信股份的各成員單位通過內部授信流程,審批和調整認可的金融機構交易對手名單和信用額度,並定期上報。

2.4

大宗商品風險

中信股份的部分業務涉及大宗商品的生產、採購和貿易,需承受鐵礦石、銅、煤炭及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風險。

為了管理部分原材料供應短缺及價格波動的風險,中信股份已為若干需求物資訂立長期供應合約,並適當使用普通期貨或遠期合約等工具進行對沖。中信股份認為,各業務分類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自然抵銷,在優先自然抵消的基礎之上,本集團將持續檢討風險管理,最大程度保障業務策略可有效控制大宗商品風險。

2.5

市場價格風險

中信股份持有合併財務狀況表中分類為衍生金融資產或金融資產投資的權益類及其他投資,包括若幹上市公司股票。為控制該等投資所產生的價格風險,集團積極監控價格變動,並通過適當的資產配置以分散相關的投資風險。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因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按照約定履行其義務而造成損失的風險。公司主要面臨的信用風險與發放貸款與墊款、債券投資、債權計劃及債權型金融產品投資、應收款項、融資融券、財務擔保及貸款承諾等有關。

中信股份嚴格遵循監管機構有關信用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在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領導下,發揮中信金控平台作用,針對信貸類、投資類等信用風險敞口,進行統一的監測、分析及管控。一是督導子公司建立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信用風險跟蹤與研判,完善項目盡調、審查、審批以及貸投後管理流程,優化信用風險評級工具,明確風險資產分類標準,審慎計提信用資產損失。二是強化統一授信與集中度限額管控。建立母子公司上下聯動的風險限額管理機制,公司層面堅持「一個中信,一個客戶」原則,建立跨法人集中度限額管理機制,有效管控大額風險暴露;子公司從行業、區域、客戶維度建立本級風險限額,做好資產組合管理,防範風險集中。三是統籌開展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工作。貫徹落實中央政策要求,積極支持房地產「白名單」項目投放及地方政府化債工作,明確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業務風險處置策略,制定風險處置計劃,加大風險處置力度。四是發揮公司產融並舉優勢,大力推進協同化解風險工作。加強資源整合和機制創新,組建中信協同化險聯合艦隊,為風險項目提供增量資金、資產運營、品牌注入等一攬子化險服務,打造中信特色協同化險模式,合力推動重大項目風險處置。

二零二四年,綜合金融板塊主要信用風險指標持續改善,資產質量穩中向好。中信銀行年末不良率1.16%,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不良率連續六年下降;中信信託固有業務不良率較年初下降1.31個百分點;中信証券資產質量保持穩定。重點領域風險管控有力。把握房地產政策有利窗口期,加快房地產重點風險項目攻堅;緊抓隱債置換政策機遇,加力處置存量風險;兩大領域業務不良率分別較年初下降0.48、0.11個百分點。大額客戶風險保持收斂。大額客戶限額管理機制落地見效,前十大客戶結構持續優化,客戶集中度風險改善。

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管理旨在有效應對外部政策與宏觀經濟環境變化,防範戰略目標偏離風險,確保戰略規劃的科學實施與動態優化。公司基於「五五三」戰略框架,錨定「十百千萬」發展目標,深化產融協同優勢,強化核心業務競爭力,加速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提升戰略韌性。定期開展內外部環境深度分析,重點關注國內外產業政策、地緣政治變動等關鍵變量,滾動更新年度戰略實施進度,預判偏離風險;結合中期規劃調整及預算銜接機制,推動戰略目標層層分解與落地執行。在複雜環境中實現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投資風險

中信股份投資風險管理旨在確保中信股份投資符合國家政策、遵循集團戰略規劃和業務布局,持續提高投資項目管理水平,防範重大投資風險。中信股份圍繞國家戰略導向和產業政策,深耕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和新型城鎮化業務板塊,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嚴格遵循主業清單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加強投前審批,完善投後評價,有效體現投資風險管控要求。

法律合規及洗錢風險

中信股份堅持以依法合規經營為基本原則,確保始終處於合規守法、穩健安全的經營狀態。加強法律風險防範與控制,做好重大投資項目法律審核與重大訴訟仲裁案件應對,強化「中信」商標等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合規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持續優化重點業務和管理領域的制度、流程及系統建設,定期重檢合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深入推進風險合規文化建設,積極督促子公司履行合規義務,完善報告機制,提高合規風險預警能力。以「風險為本、全面覆蓋、責任落實、穩健運營、創造價值」為目標,不斷健全反洗錢管理架構和內控機制,督促子公司實現對洗錢風險的閉環管理,採取精準適配的風險分類管控措施,平衡洗錢風險管理與優化金融服務的關係,保障公司穩健發展。

聲譽風險

中信股份以「源頭防範、全面管理、分類施策、系統推進」為指導原則,嚴防重大聲譽風險事件。堅持全周期管理,重視從經營管理源頭防範聲譽風險,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機制;堅持全主體參與,加強聲譽風險管理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大監督體系深入融合;堅持協同應對,建立健全「上下聯動、內外協同」的輿情聯防聯控機制;堅持教育培訓,加強幹部員工保密教育和行為規範,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提升聲譽風險防範意識,嚴禁開展有損中信品牌聲譽的業務活動。

安全生產風險

中信股份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安全生產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防範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堅決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保障員工生命健康和企業財產安全,維護公司安全發展利益。

信息技術風險

中信股份堅持防控信息技術風險,守牢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底線,統籌發展與安全,持續增強網絡安全管理,完善數據安全生態。開展安全攻防演習和應急演練,及時處置風險漏洞,有效保障業務連續性,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護航。持續優化網絡安全管理制度,豐富風險評估手段,通過專項風險排查、安全攻防演練等形式多輪次開展風險治理工作,築牢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