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期间,中信智库发布了《2025年中国消费领域八大趋势》报告。
中信智库专家、中信证券研究院消费产业首席分析师姜娅和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于翔,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与技术变革,围绕消费产业供需两端,对中国市场消费趋势进行解读。
趋势一:回归理性,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
当前消费者支出呈现理性化特征,从长期来看,消费内在的升级趋势不会改变。消费者在服装、家居用品上更加注重“性价比”。这一现象与国外消费力承压时期的服饰去品牌化、啤酒降级等趋势类似。但是,消费者在衡量性价比上并不仅限于平衡价格,同样关注产品带来的额外附加值如情绪、健康等。这种趋势表明,不同群体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共同的底层逻辑。在同等设计和质量下,更多消费者选择价格优势明显的国产品牌。
趋势二:快乐生活,精神诉求带动体验消费
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提升的斜率显著扩大,居民从物质满足型消费向中高端消费、改善型消费、个性化消费转变加速,中国也正经历这一转变。约2.6亿Z世代群体(1995-2009年出生)作为核心推动者,具有精神悦己、消费能力强等特征,其消费能力正在提升。同时,逐渐迈入退休年龄的70后,相比上一代银发人群消费理念更强、情绪诉求更为丰富。我们预计商品端的香氛、珠宝、美妆、奢侈品、IP商品,和服务端的休闲、娱乐、康养等精神满足类消费将呈现明确上升趋势。
趋势三:消费新生,技术迭代推动新方向
数字经济和生物技术正在催生消费新方向,对传统消费格局形成挑战。数字经济是中国政府拉动消费相关政策中的关键词,将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技术进入消费场景。生物技术领域,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食品和美妆方向的应用值得关注。
趋势四:周期开启,中国消费出海正当时
继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后,互联网和本土消费品牌型企业也进入出海寻求增量的阶段。除优势出口型产业外,为出海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卖水者”,如跨境平台、物流、支付、营销和会展服务等或将率先受益。目的地上,欧美仍是主要市场,但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正在崛起。
趋势五: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提质增效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更加显效发力。资金方面,今年补贴资金额度为3,000亿元,较去年大幅增长;力度方面,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补贴金额从6万元提高至8万元等,较去年也有明显增长;范围方面,增加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三类数码产品等。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的3,000亿元额度,或将撬动6,300亿元的增量销售额,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
趋势六:增收减负,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政策层更加重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促进居民增收减负。短期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居民养老金标准、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等举措有望出台。中长期上,提升居民收入既要完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也要进一步培育壮大更多高附加值产业。
趋势七:生育补贴,从试点推广至全国
2025年两会明确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预计各地生育补贴政策将逐渐从试点转向全面铺开,同时加快推进涵盖护理医疗、托育服务、教育配套等领域的全方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3月份,呼和浩特市发布当地生育补贴细则,其中最高单孩补贴可达10万元,较现行试点政策力度明显提升。按照呼和浩特补贴标准外推全国,预计到2030年生育补贴的财政支出规模2,870亿元,占比GDP仅0.2%,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距离。
趋势八:股市楼市,资产价格重视升级
稳定股市楼市在2025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在中国居民资产结构中约占60%,对于居民资产负债表举足轻重。据估算,中国房价每上涨1%,居民消费将增长0.09%;股价每上涨1%,居民消费将增长0.02%。后续房价、股价在一揽子政策下逐渐企稳,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的企稳。
中信智库由中信金控汇聚集团各子公司研究力量和实践经验,致力于构建智慧共享与实战链接的平台,打造“实干型”智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