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中信股份 2014年年度報告
關於中信股份

董事長致股東的信

各位股東:

我在去年八月份與各位股東溝通時,公司剛剛收購了中信集團的業務,更名為中信股份。在信中,我講了這一歷史性改革的背景和戰略意義,也談到我們面臨的挑戰和下一步的任務,以及繼續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承諾。

在公司邁向新紀元之際,我和來自中信集團及中信泰富的管理團隊,繼續秉承改革、開放、創新的理念,在進行資本有效配置的同時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繼去年八月公司引入多家國內外投資者之後,最近我們又引入了泰國正大和日本伊藤忠這兩家綜合性企業集團作為我們的股東和戰略合作夥伴。

在過去幾個月裡,公司整合工作的進展,正大和伊藤忠入股對中信的戰略意義以及中信的未來發展都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目前,我們的整合工作已取得了較大成效。儘管兩家公司的資產和員工大都在中國,但香港和北京在工作方式和文化習慣等許多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整合初期,員工們覺得處理香港和北京兩個團隊之間的工作關係比較困難。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大家現在的感覺是一個團隊在兩地辦公。

我很喜歡「第三文化」這個詞,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社會學家尤西姆夫婦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用來描述那些在異鄉生活的家庭。他們因跨文化的背景和經歷形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其來源地,也不同於遷居地文化的「第三文化」。

文化的融合是一個彼此協調、互相適應的過程。新中信的企業文化不是一個簡單的定義,也不應是出自使命宣言,而是由我們的員工在現有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不斷融合新的思想和理念,通過行為表現日積月累塑造而成。

在當今時代,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員工都要深刻領悟,企業文化只有兼容並蓄、與時俱進,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

近半年來,我們在努力提高企業管治水平和市場透明度的同時,著力部署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工作重點,積極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以期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從去年此時到今天這短短十二個月間,公司的員工總數已經由原來的36,500多人增加到125,000多人,淨資產也達到港幣五千七百五十五億元,增長了四倍有餘。我們對中信業務和人員的有效梳理和整合,將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今天,我想向各位股東匯報我們的年度業績及在公司治理、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工作進展。我們希望通過這份年報、公司網站和未來持續的溝通與大家共同交流和見證中信的發展之路。

下面, 我總結一下中信股份二零一四年度的業績。

公司業績

中信股份在二零一四年錄得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港幣三百九十八億元,較二零一三年減少港幣八十六億元,其中包括了對中澳鐵礦項目計提的稅後非現金減值撥備港幣一百三十七億元。若剔除此減值影響,利潤則同比上升10%,金融業務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其中中信銀行的貢獻最大。由於年內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非金融業務的盈利受到一定影響。

年內,評級機構上調了中信股份的評級,降低了公司的融資成本,拓寬了債券等融資工具的發行範圍和渠道。公司的財務實力進一步增強,能夠較好地滿足未來的運營和投資需要。

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0.20元,各位股東可得的二零一四年全年股息為每股港幣0.215元。

企業管治

收購完成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全面推行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方法,確保公司在運作中能夠始終嚴格遵守香港上市公司條例。為此,我們應用了一套完備的信息披露系統來識別關連方及須披露的交易。

另外,在向市場披露信息和公眾溝通方面,我們所做的遠超出上市規則的要求。舉個例子,中信股份與KKR共同投資新加坡上市的聯合環境技術公司,這項交易是無須披露的,但我們仍發布了公告及新聞稿,對交易情況進行了詳實的說明。對中澳鐵礦減值撥備的披露,也是我們非常重視與包括小股東和公眾在內的各利益相關者進行開誠布公溝通的另一個例子。

戰略與工作重點

回顧過去三十五年,中信一直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發掘、創造和把握了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積極拓展了中國大陸、香港及澳洲、非洲、北美等海外市場。今天,中信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多元化發展使我們在規模、業務網絡、財務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要保持和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

邱吉爾說過:「至臻需變,至美需常新。」我們將在總結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開創中信事業的新局面。

去年四月份我談到中信股份未來的總體發展戰略,就是:

  • 在所涉足的行業打造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 通過資本的有效配置為股東創造價值
  • 通過適時的兼併、收購及資產處置實現增值
  • 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高度契合的領域

戰略的執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們正全力以赴。

提高現有業務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

目前,中信各業務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參差不齊,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還是來自金融板塊,其中中信銀行的貢獻最大。但從長遠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要逐漸形成金融與實業均衡發展的局面。

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提升非金融業務的盈利能力,同時積極投資具有較大增長空間和更高收益的行業。因此我們從審視每個業務板塊入手,根據其經營情況和架構有的放矢的來制定方案。

中信的房地產板塊目前有中信地產和中信泰富地產兩家公司,有一定規模的土地儲備。從板塊整體角度出發,我們要以整合來形成更加有效的運營管理架構。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公司的行業發展戰略及全局出發,評估中信房地產業務的行業定位和價值潛力,在價值最大化原則指導下,統籌制定地產板塊的未來。

我們的資源板塊包括石油、鐵礦、煤炭、金屬的開採加工及資源貿易業務。目前這些業務由多家公司經營。這些公司大小不一,有的已經上市,有的是全資持有,也有的是參股。我們要做的是對板塊中的公司進行梳理,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

對於已經在行業中佔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如製造業板塊的中信特鋼、中信重工和中信戴卡,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是否應通過行業兼併和收購繼續做大?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我們只有通過不斷自我革新,拓展產業鏈下游產品和服務,增強研發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價值,鞏固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

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高度契合的行業

中信的成長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們的投資是以為股東創造價值為出發點,圍繞國家戰略性行業和新興產業,特別是在消費驅動的行業、環保及其他新經濟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尋找合作夥伴共同發展。

去年我們宣佈收購在新加坡上市的水處理公司聯合環境的股權。這項投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正如中信副董事長及總經理王炯先生所說,聯合環境的技術和業務相當成熟,中信的投資可以為該公司在國內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同時,入股聯合環境也為中信環保業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另一個項目就是投資袁隆平先生創立、在A股上市的種子公司隆平高科。

在尋找合作夥伴共同發展方面,我們與正大集團和伊藤忠這兩大亞洲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合作,三方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在中國、亞洲及全球範圍內開拓戰略合作機會,實現互利共贏。未來,我們仍將積極尋求類似的戰略合作機會和優質資產整合機會,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無論是投資、增持還是減持、退出,我們不會因為歷史淵源等因素影響決策,而是會從專業角度評估資產的戰略價值,通過合理佈局為股東實現更高的價值回報。拿中信証券來說,我們在一九九五年以三億元人民幣出資設立的中信証券,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目前市值超過人民幣三千億元。我們通過適時減持中信証券的部分股份,實現投資回報。這是我們在公司經營中根據市場變化有進有退,為股東釋放資產價值的一個例子。

國企改革和企業社會責任

我們完成資產收購,引入新投資者實現股權結構的多元化,是在深化國企改革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為我們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奠定了基礎。這一決策不但對公司未來發展和股東有利,也為中國企業的發展以及香港資本市場增添了信心。

香港是我們的家。中信是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公司。我們經營的隧道連接港島和九龍;中信大廈是維港堤畔的標誌建築之一;三十年來,我們一直積極投身香港本地的社區建設,為香港社會出一份力,我們對此感到驕傲並會繼續為香港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信的業務廣泛,從香港繁華的街道,到澳洲偏遠的礦山小鎮,我們的宗旨始終如一,就是無論公司在何處經營,都要做一個負責的企業公民,回饋社區。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先行者,中信力爭成為中國公司,特別是正在發展全球化戰略的國有企業中的典範。經過這些年在多領域業務的開拓和國際化發展,中信已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化視野、成熟投資能力及成功經驗的公司,我們有信心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公司董事會的新成員擁有多元化的背景和豐富的國際市場經驗。他們的加盟將進一步推動公司成為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參與者。而兩位資深的商界女性加入董事會,亦使本屆董事會更加熠熠生輝。我感謝已辭任的董事會成員,他們服務公司多年,為中信泰富的發展和新中信股份的成立做出貢獻。

公司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功,離不開員工們的努力和智慧。他們不僅為中信每次歷史性的飛躍感到自豪,更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我衷心地感謝全體員工對公司的傾情奉獻。

我還要感謝投資者一路的支持和對我們的信心。沒有你們提供的資金支持,公司亦不能發展至今。

回顧中信走過的路程,展望中信的未來,我深感肩負責任之重大,唯願各位一如既往地不吝指教和支持。讓我們齊心協力,為中信股份譜寫新的華章。

常振明
董事長
香港,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