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中信集团以“智慧中信·共创新可能”为主题,携旗下20家企业连续第4年参加,全面展示在量子技术、AI for Science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探索,在智能制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领先实践,科技金融赋能人工智能产业的举措成效,以及国际化的创新生态。
中信集团展区
近年来,中信集团充分发挥“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优势,一方面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目标,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全球产学研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一方面聚合金融资源,全力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本次大会期间,中信集团还将发布科技创新“磐石”行动,即布局建设以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4个集团级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坚、N个领域级研发中心为基础的“2+4+N”科创平台集群,高标准构建中信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进一步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在量子技术、AI for Science等前沿科技领域积极探索
中信集团始终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目前,中信集团已建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96个,拥有有效专利1万余项、发明专利3600余项,科技工作者约2.6万名,2024年荣获省部级及行业知名科技奖共计110余项。
面对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量子技术等掀起的科技革命,中信集团积极探索、提前布局。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自主研发的智能考种仪,融合AI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算法,对种子形态学特征进行多维度解析,显著提升了考种精度,可应用于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测试分析等场景,助力育种智能化升级。中信银行探索运用量子计算技术提升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并率先在信用卡分期业务场景中落地应用。
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自主研发的智能考种仪
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七自由度大负载高精度液压重载机械臂模型
以AI驱动多元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信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场景多元、数据丰富优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能力建设和应用研发,取得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成果,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厂于今年1月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这是非洲首座、也是中信集团打造的第3座“灯塔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该工厂部署了40多项数字用例,从铝车轮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在智能系统的精确控制下实时调整并高效运行,使设备综合效率提高了17%,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7%,产品不良率下降了31%,推动非洲新型工业化迈向了新高度,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树立了标杆。从铝车轮行业到特钢行业,从中国到摩洛哥,中信集团在建设“灯塔工厂”的过程中不断沉淀能力经验,培养了一批“灯塔”专家,形成了可复制的创新体系和标准,未来将助力中国制造企业点亮更多全球“灯塔”,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中信方案”。
中信戴卡摩洛哥“灯塔工厂”
中信泰富特钢和南钢集团将AI深度融入炼铁、炼钢、轧钢、质检等钢铁生产全流程,依托人工智能“百景千模”实现提质、增效、降耗,高端轴承钢等多项产品的性能指标实现全球领先,为国产大飞机、高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等提供关键核心部件支撑。
钢铁智造“百景千模”全景展示
中信国安“电池级碳酸锂绿色节能智能工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数控化率100%,产品不良率降至千分之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中信国安已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全球锂电龙头企业核心供应商,进入特斯拉、三星、LG等行业龙头的供应商序列。
中信国安智能工厂沙盘
在具身智能领域,中信控股旗下信润富联研发的信智-自感知自适应双臂协同工业质检机器人,通过深度复刻人类“手—眼—脑”动态协同机制,率先突破复杂曲面、异构造型、多型号混检等工业质检领域的关键难题,相较传统检测方案,检测效率提升超80%,漏检率下降超90%。这位“智能巧匠”已在全球汽车、新能源、消费品等行业广泛应用,中信集团打造的全球“灯塔工厂”中也有它的身影。
信智-自感知自适应双臂协同工业质检机器人
智能售货机器人为观众递上中信出版推出的AI系列丛书
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非防爆轨道巡检机器人,利用多模态感知系统和多维度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全面采集各种设备信息、精准检测异常情况,广泛应用于矿山、管廊、港口、数据中心等场景。搭载了智能巡检系统和即时定位系统的四足巡检机器人,可实现厘米级环境建模和自主智能巡检,为安全生产、消防与应急救援保驾护航。
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非防爆轨道巡检机器人
在低空经济领域,随着低空飞行器普及、飞行活动日趋复杂,“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成为空域管理难题。对此,中信海直建立了“有人机-无人机、陆地-近海、低空-地面”与“飞行器-塔台-AI数据”特色融合的智慧低空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实现飞行器在低空复杂场景下全域可视、远程可控、智能调度、及时维护,大幅提升了运行指挥效率,促进空域资源开放与利用,以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业务规模化发展。
中信海直智慧低空综合运营服务平台
在智慧城市领域,中信环境融合AI、CIM、云计算和大模型技术,自主研发了多模态水务智能体——中信智慧水务云平台,可对供水厂、供水管网、污水厂、排水管网等水务全流程实施智慧管控,推动水务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下降10%。目前已在全国各地近80个水务项目中应用,累计减少碳排放量20万吨,受益人口超1000万。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以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赋能科创企业发展
中信集团把科技金融作为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加速金融向AI深度赋能。今年以来,中信集团实施科技金融专项行动,不断完善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6月末,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已超3200亿,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累计达1100家,支持了宇树科技、联影医疗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累计服务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前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1万家,覆盖率超92%;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IPO项目数量和规模,以及科技创新债承销规模,均排名市场第一。
中信集团科技金融服务
在中信集团展区,摩尔线程、影石创新、歌尔微电子、鹰瞳科技、梅卡曼德、本末科技等科创企业一同亮相,通过国产GPU芯片、全景相机、轮足机器人等尖端产品,展现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今年6月,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与主承销商,助力全景相机龙头影石创新于今年6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创造了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最大IPO。
同时,中信集团还将AI技术与客户服务、员工赋能、风险防控、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赔等多元场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比如,中信证券AI数字员工可在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慧办公等多个领域辅助员工提高工作和决策效率,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中信建投证券“八爪鱼”固收一体化智能平台,推动债券发行、投研决策、风险防控、交易执行等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助力214家主体发行659只科创债,融资规模达9403亿元,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百信银行“灵犀”智能体打造了“开口即用”的金融功能触达体验,吸引了大量观众现场互动。
发挥全球布局优势,积极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
目前,中信集团业务已遍及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超过1万亿,在国际贸易、国际工程、跨境投资、信息通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正全力打造“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提供咨询规划、综合金融、数智升级、协同合作、转型发展、生态赋能等六大类服务,支持合作伙伴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发展。
在数智升级方面,中信国际电讯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国际电讯枢纽之一,以“依托内地、立足港澳、联通世界”为定位,连接全球600余家电信运营商,为3000余家跨国企业、4万余家当地企业提供敏捷可靠的“智能云网安”服务,赋能企业数智化创新发展。
中信国际电讯全球服务网络
在研发创新方面,中信集团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产学研合作伙伴密切协同,共克技术难题、共育科技人才、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今年3月,中信集团在香港成立了人工智能科创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设立人工智能数智创新联合实验室,围绕工业智能、具身智能、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加强联合攻关,助力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子公司也结合自身所长积极推动全球创新合作,比如,南钢集团与英、德、日等12个国家、82个科研院所合作,累计开展课题研究500余项,为全球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科技力量。
南钢集团全球创新布局
展会期间,中信展区还推出了20余场精彩的“AI+实践分享”活动,为观众呈现了“多元中信”的丰富场景和创新故事。
中信集团“AI+实践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