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回顧
概述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於二零一八年,本集團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502億,同比增加63億,上升14%。
金融業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417億,同比上升5.6%。銀行業務穩步增長,歸屬該行股東淨利潤 同比增長4.6%;保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保費收入快速增長,淨利潤上升5.0%;證券業務和信託業務繼續保 持市場前列,但受資本市場低迷影響,淨利潤均有所下降。
非金融業務中,得益於中澳鐵礦項目提產降本、有效營銷策略帶動金屬貿易業務增長以及原油價格上漲帶動原油業務業績提升,資源能源業扭虧為盈,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21億;特鋼、鋁車輪業務實現量價齊升,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業務保持穩步發展,製造業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60億,同比上升81%;房地產業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54億,同比下降30%,主要是上年同期分享上海瑞博置業 有限公司陸家嘴項目權益淨利潤約港幣29億。工程承包業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21億,同比上升19%,主要得益於EPC工程總承包和勘察設計業務增長、境外項目所得稅計繳方式調整實現的節稅收益以及投 資收益增加。此外,麥當勞、國際電訊服務、環保、出版等業務利潤均穩定增長。
每股收益及股息
二零一八年每股收益按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港幣1.73元,較二零一七年的港幣1.51元上升14%。於二零 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發行股份為29,090,262,630股。
於股東週年大會之上將建議向普通股股東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0.26元。加上二零一八年十月所派發的中期股息每股港幣0.15元,普通股股息總額為每股港幣0.41元(二零一七年為每股0.36元),這相當於派發現金合共港幣11,927百萬元。

按板塊劃分之溢利貢獻及業務資產
|
溢利貢獻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於12月31日之業務資產 |
||
---|---|---|---|---|
港幣百萬元 |
2018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7年 |
金融業 |
61,695 |
57,579 |
7,067,565 |
6,925,076 |
資源能源業 |
2,972 |
(9,484) |
131,842 |
129,438 |
製造業 |
6,686 |
3,524 |
134,882 |
130,381 |
工程承包業 |
2,057 |
1,729 |
55,432 |
46,127 |
房地產業 |
5,937 |
7,941 |
154,631 |
159,664 |
其他 |
4,097 |
11,045 |
151,071 |
163,835 |
經營業務合計 |
83,444 |
72,334 |
7,695,423 |
7,554,521 |
運營管理 |
(7,564) |
(7,286) |
|
|
分部間抵銷 |
(855) |
48 |
||
歸屬於非控制性權益及永久資本證券持有人淨利潤 |
24,786 |
21,194 |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
50,239 |
43,902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損失)

金融業
於二零一八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417億,同比增加22億,上升5.6%。
中信銀行經營回歸本源,貸款業務帶動資產規模穩步增長,同時加強定價管理,淨息差回升0.15個百分點至1.94%,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較上年末下降17.0個百分點至92.4%,實 現歸屬於該行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4.6%;證券各項業務繼續保持市場前列,但受資本市場低迷影響,淨利潤 同比下降18%;保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確立渠道差異優勢,續期保費和新單保費收入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淨利潤上升5.0%;信託業務提質增效,主動管理類信託資產規模佔比繼續保持上升,信託手續費收入創信託 行業歷史最高,但固有權益投資受資本市場影響有所下滑,淨利潤同比下降6.3%,仍居行業前列。
資源能源業
於二零一八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21億,同比扭虧為盈。
中澳鐵礦項目積極推進提產提質和降本增效措施,同比實現大幅減虧。鐵精粉產量達到約1,920萬濕噸,同比 增長約19%,平均品位突破65%,離岸價同比提升約16%。該項目本年沒有計提減值準備。
受益於原油價格上漲及持續成本控制措施,原油業務盈利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中信金屬集團淨利潤同比增加港幣3.2億,主要為鈮產品和鐵礦石貿易業務盈利大幅增加,其持股15%的秘魯Las Bambas銅礦為本集團貢獻淨利潤港幣約2.3億;發電業務持續為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
製造業
於二零一八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60億,同比增加27億,上升81%。特鋼業務通過合理提升產 品檔次、優化品種結構和產銷一體化運作等措施,銷量和平均售價分別同比增長23%和11%,淨利潤同比上 升88%,其中:新併購的青島特鋼和靖江特鋼實現扭虧為盈,分別貢獻盈利人民幣約6.8億和0.4億;中信戴卡 淨利潤同比上升18%,鋁車輪連續十年產銷量全球第一,銷量突破5,400萬件,同比增長5.3%,全球生產佈局 進一步優化,美國工廠2018年鋁車輪產量同比增長65%;中信重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業務已成為利潤貢獻主 力,重型裝備業務扭虧為盈,本年新增生效訂貨增長27%。
工程承包業
於二零一八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21億,同比增加3.2億,上升19%。中信建設淨利潤同比上升13%,主要得益於境外項目所得稅計繳方式調整實現的節稅收益以及投資收益增加;中信工程通過構建「PPP+基金+EPC」商業模式,以適度投資帶動EPC工程總承包業務和勘察設計業務實現快速增長,淨利潤同比上升31%。
房地產業
於二零一八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54億,同比減少23億,下降30%,主要是上年同期分享上海 陸家嘴項目權益淨利潤約29億。本期淨利潤主要來自於分享中國海外權益淨利潤、香港嘉道理道項目銷售以及汕頭濱海新城一級土地開發結算。
投資性房地產於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出租率大約為95%,與往年相若。
其他
於二零一八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20億,同比減少74億,下降78%。主要是上年包含一次性重 估收益合計約港幣59億,以及本年分享國安俱樂部等聯營公司虧損同比增加。
通過門店擴張,積極發展外送業務,推廣數字化點餐、個性化產品及人性化服務,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實現強勁增長。中信環境淨利潤同比大幅上升,主要是膜系統銷售和水處理業務增長以及賣方期權估值調整衝減財務費用;中信出版圖書出版業務繼續實現快速增長。除此之外,淨利潤主要貢獻來自國際電訊業務和大昌行等。
集團財務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