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回顧
財務亮點回顧
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面臨疫情反覆及「三重壓力」註 的疊加衝擊,在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下,公司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經營業績跑贏大市,二零二二年實現營業收入港幣7,711.33億元,同比增長8.8%,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754.81億元,同比增長7.5%,剔除人民幣貶值的外幣折算影響後分別同比增長13%和11%。
綜合金融服務板塊營業收入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1%和7.2%。其中:中信銀行營業收入突破人民幣2,1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歸屬於該行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12%,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中信證券進一步鞏固行業領先地位,股權承銷規模首次排名全球第一,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連續17年國內行業排名第一。中信信託堅定推進創新業務,歸母淨利潤繼續位列行業第二;中信保誠人壽保費收入保持雙位數增長,綜合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充足水平。
實業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37%。其中:先進智造板塊加大海外業務布局,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收入逆勢增長26%;先進材料板塊積極保障資源和能源供應,收入保持平穩,但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淨利潤有所下降;新消費板塊和新型城鎮化板塊經營業績分別受到燃油車銷售放緩及地產行業下行影響,同時本年對部分資產增提撥備,淨利潤均有所下降。
每股收益及股息
二零二二年本集團每股收益按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港幣2.59元,較二零二一年的港幣2.41元上升7.5%。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發行股份為29,090,262,630股。
於股東週年大會之上將建議向普通股股東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0.451元。加上二零二二年十一月所派發的中期股息每股港幣0.20元,普通股股息總額為每股港幣0.651元(二零二一年為每股0.606元),這相當於派發現金合共港幣18,938百萬元。

板塊業績
綜合金融服務
增加╱(減少) |
||||
---|---|---|---|---|
港幣百萬元 |
2022年 |
2021年 |
金額 |
幅度 |
對外收入 |
310,135 |
256,760 |
53,375 |
21% |
淨利潤 |
101,399 |
78,193 |
23,206 |
30%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
55,803 |
52,075 |
3,728 |
7.2% |
總資產 |
11,159,455 |
10,050,873 |
1,108,582 |
11% |
於二零二二年實現營業收入港幣3,101.35億元、淨利潤港幣1,013.99億元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558.03億元,分別同比上升21%、30%和7.2%。
中信銀行繼續保持向穩向好態勢,本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111.09億元,同比增長3.2%,再創歷史新高,實現歸屬於該行股東淨利潤人民幣621.03億元,同比增長12%,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存貸款規模均突破人民幣5萬億元,普惠金融、綠色信貸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佔比顯著提升;資產質量持續夯實,撥備覆蓋率上升21.12個百分點至201.19%,為近8年新高,不良貸款餘額下降3.3%至人民幣652億元,不良率下降0.12個百分點至1.27%,量率連續兩年「雙降」。
中信信託創新業務規模超人民幣1萬億元,規模和佔比持續提升。在信託行業整體業績大幅下滑形勢下,收入和淨利潤仍保持行業前列,本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64.38億元,同比下降25%,排名行業第三;實現歸母淨利潤人民幣30.12億元,同比下降14%,排名行業第二,與上年持平。
中信證券穩步推進世界一流投行建設,各業務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其中:股權承銷規模首次排名全球第一,經紀業務收入、託管客戶資產規模、資產管理規模、兩融餘額、境內債券承銷規模國內行業排名第一。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本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859.41億元註1,同比下降1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人民幣213.17億元,同比下降7.7%,收入和淨利潤連續17年國內行業排名第一。
中信保誠人壽深入踐行多元化和差異化渠道發展戰略,本年實現保費收入人民幣311.89億元註2,同比增長16%,受資本市場波動和長期利率下行等影響,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3%至人民幣10.76億元。公司積極拓寬保險資金運用領域,加大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建設等領域投資,當年向實體領域新增投資規模為人民幣93億元。
註1 中信股份持有中信證券股權的18.45%,自2022年4月13日起合併其財務報表。
註2 中信保誠人壽為中信股份的合營公司,持股比例為50%,不合併其財務報表。
先進智造
增加╱(減少) |
||||
---|---|---|---|---|
港幣百萬元 |
2022年 |
2021年 |
金額 |
幅度 |
對外收入 |
60,023 |
47,694 |
12,329 |
26% |
淨利潤 |
1,375 |
1,374 |
1 |
0.1%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
618 |
632 |
(14) |
(2.2%) |
總資產 |
65,999 |
67,326 |
(1,327) |
(2.0%) |
於二零二二年實現收入港幣600.23億元、淨利潤港幣13.75億元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6.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0.1%和下降2.2%。
中信戴卡面對能源價格和海運費用上漲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全球化生產布局優勢,有效保障原材料穩定供應和產品交付,鋁車輪和鋁鑄件銷量逆勢增長,實現收入人民幣427.73億元、歸母淨利潤人民幣10.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和6.4%。公司持續強化海外項目管理、服務和支撐能力,墨西哥鋁車輪生產基地及摩洛哥鋁鑄件生產基地於12月實現首件產品成功下線。
中信重工重大裝備和工程成套等傳統業務穩步增長,新能源裝備和智慧礦山新業務取得有效突破,收入同比增長 17%至人民幣88.27億元,致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發投入同比增加人民幣1.2億元,投入強度提高0.4個百分點至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36%至人民幣1.46億元。全年新增生效訂單人民幣110億元,再創歷史最好水平,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外界充分認可,為長遠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固基礎。
先進材料
增加╱(減少) |
||||
---|---|---|---|---|
港幣百萬元 |
2022年 |
2021年 |
金額 |
幅度 |
對外收入 |
282,185 |
282,422 |
(237) |
(0.1%) |
淨利潤 |
16,825 |
21,137 |
(4,312) |
(20%)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
15,127 |
19,162 |
(4,035) |
(21%) |
總資產 |
262,199 |
272,756 |
(10,557) |
(3.9%) |
於二零二二年實現營業收入港幣2,821.85億元、淨利潤港幣168.25億元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151.2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0.1%、20%和21%。
中信泰富特鋼積極應對行業週期性下行,及時調整品種結構保持滿負荷生產,全年實現鋼材銷量1,518萬噸,同比增長4.4%。實現收入人民幣983.45億元,基本保持穩定,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8.6%至人民幣71.05億元,盈利能力穩居行業前列。公司持續優化資源整合及業務布局,2023年2月成功收購天津鋼管控股權,無縫鋼管產能突破500萬噸╱年,躍居全球第一。
中信澳礦克服人員短缺、極端天氣和物價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堅持生產運營和市場銷售「兩手抓」,實現鐵精粉產量2,141萬濕噸、歸母淨利潤美元4.75億元,繼續保持中國進口磁鐵礦粉第一大供應商地位。
中信金屬實現收入港幣1,398.87億元,歸母淨利潤港幣22.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和6.5%。貿易業務收入規模連續4年保持增長,鈮產品、鐵礦石銷量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有色金屬銷售規模持續增長;剛果(金)KK銅礦二期提前4個月投產,全年銅金屬產量創新紀錄,達到33.3萬噸,貢獻盈利達到港幣8億元。
中信資源抓住原油、鋁、煤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機遇,實現收入港幣58.66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13.3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和21%。原油業務權益產量達到近5年新高的966萬桶,實現收入港幣18.54億元、盈利港幣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8%和20%;非油業務實現收入港幣40.12億元、盈利港幣7.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和13%。公司財務狀況持續向好,年末有息負債率較年初下降8.0個百分點至20.8%。
中信泰富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9.81%,實現收入港幣128.98億元,同比增長7.0%,得益於新巨龍煤礦盈利增長及獲取城市更新項目搬遷補償,實現歸母淨利潤港幣10.95億元,同比增長3.3倍。公司堅持綠色能源轉型,全年併網運行光伏總裝機容量12.6萬千瓦,同比增長126%;錫盟100萬千瓦集中式風電項目克服疫情干擾,順利完成年度建設目標。
新消費
增加╱(減少) |
||||
---|---|---|---|---|
港幣百萬元 |
2022年 |
2021年 |
金額 |
幅度 |
對外收入 |
61,697 |
65,564 |
(3,867) |
(5.9%) |
淨利潤 |
1,295 |
2,366 |
(1,071) |
(45%)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
619 |
1,610 |
(991) |
(62%) |
總資產 |
62,016 |
65,563 |
(3,547) |
(5.4%) |
於二零二二年實現營業收入港幣616.97億元、淨利潤港幣12.95億元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6.1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5.9%、45%和62%。
中信出版保持圖書市場領先地位,大力推進數字創新,積極拓展新媒體和直播渠道,圖書市場中實洋佔有率較上年提升0.15個百分點至3.03%,重回全國出版機構首位,經管、科普、傳記類圖書繼續位居市場第一。受行業整體下行影響,全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8.01億元,同比下降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人民幣1.26億元,同比下降48%。
大昌行豪華車及商用車業務表現強勁以及醫療保健分銷業務保持增長,但汽車銷量下降導致收入同比下降7.3%至港幣496.40億元,持續推進降本增效,汽車業務毛利提升帶動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至港幣6.12億元。
中信國際電訊持續大力拓展信息服務市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6%至港幣101.11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11%至港幣11.91億元。旗下澳門電訊成功獲發5G牌照,成為澳門第一家正式推出5G服務的電信運營商,市場領先地位穩固。
中信農業本年虧損人民幣6.8億元,主要是對部分股權投資計提撥備及分擔隆平高科虧損所致。
新型城鎮化
增加╱(減少) |
||||
---|---|---|---|---|
港幣百萬元 |
2022年 |
2021年 |
金額 |
幅度 |
對外收入 |
57,060 |
56,366 |
694 |
1.2% |
淨利潤 |
902 |
8,280 |
(7,378) |
(89%)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 |
2,095 |
7,810 |
(5,715) |
(73%) |
總資產 |
371,368 |
352,488 |
18,880 |
5.4% |
於二零二二年實現營業收入港幣570.60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淨利潤港幣9.02億元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港幣20.9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89%和73%,剔除計提中信環境技術商譽及其他項目撥備影響後,實現經營性利潤港幣88.31億元,同比下降7.6%。
地產開發及運營類公司合計實現收入港幣126.44億元,同比增長34%,經營性利潤港幣64.89億元,同比增長2.0%。廣州濱江上都、上海「九廬」、寧波奉化及麓山上院等項目交付確認收益,有效彌補了分享中國海外發展權益淨利潤的減少,帶動收入、利潤雙增。
工程建設及城市運營類公司實現收入港幣463.26億元,同比下降3.0%;剔除對中信環境技術商譽和部分工程項目計提拔備影響後,實現經營性利潤港幣23.42億元,同比下降27%,主要是中信環境外幣債務產生匯兌損失及股權處置收益減少。積極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高效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實現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和安哥拉RED項目31,000套住房高質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