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中信股份 2014年年度報告
風險管理

庫務風險管理

庫務風險管理大致涵蓋下列中信股份業務承受的財務風險:

  • 利率風險
  • 外匯風險
  • 交易對手風險
  • 大宗商品風險

中信股份可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協助管理上述風險,但不會以投機為目的而進行衍生產品交易。目前,除非特別授權,ALCO僅批准利率掉期、交叉貨幣掉期、普通遠期外匯合約、平價遠期外匯合約和普通期貨合約為允許使用的衍生工具。從風險管理角度而言,中信股份會優先使用簡單、高成本效益及符合香港會計準則第39號的有效對沖工具。在可能的情況下,衍生工具的收益及虧損,將用以抵銷獲對沖的資產、負債或交易的虧損及收益。

中信股份致力於建立全面、統一的庫務風險管理體系。中信股份的各 成員單位在集團制定的總體庫務風險管理框架內,根據相應業務特點及監管要求,執行適用於自身的庫務風險管理策略、程序等,並定期及不定期上報相關庫務風險管理情況,由ALCO進行總體監控和指導。

  1. 利率風險

    中信股份在管理利率風險時會綜合考慮附息的資產及負債組合。

    重定價風險和基準風險是中信股份金融子公司利率風險的主要來源。中信股份金融子公司遵循穩健的風險偏好原則,密切跟蹤外部宏觀形勢與內部業務結構變化,不斷優化存款期限結構,適時調整貸款重定價週期,主動進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在可承受的利率風險範圍內,實現利息淨收入和經濟價值穩步增長。

    中信股份總部和非金融子公司的利率風險主要來自債務。以浮動利率計息的借貸使中信股份在現金流方面面臨利率風險,而按固定利率借入的借貸則使中信股份面臨公允價值利率風險。中信股份會根據自身資產負債情況和市場情況,靈活選擇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的融資方式,並會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利率掉期調控利率風險。

    有關利率風險管理的詳情請見財務報告附註48 (c)

  2. 外匯風險

    中信股份的業務主要位於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及澳洲,其功能貨幣分別為港幣、人民幣及美元。中信股份的各成員單位 承受來自非自身的功能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負債缺口、未來商業交易以及海外營運淨投資的外匯風險。中信股份的合併財務報表以港幣為報告貨幣,對於功能貨幣並非港幣的 成員單位,其合併帳目中的外匯換算風險並未使用衍生工具進行對沖,因為其中涉及的風險屬非現金性質。

    中信股份主要通過外匯敞口分析來衡量外匯風險的大小,並盡可能將以外幣為單位的資產與相同幣種的對應負債匹配,來降低外匯風險。中信股份會適當運用遠期合約及交叉貨幣掉期,管理外匯風險,但只會為 已落實的承擔及很可能會進行的預期交易進行對沖。

    有關外匯風險管理的詳情請見財務報告附註48 (d)

  3. 交易對手風險

    中信股份與眾多金融機構之間存在存款、拆借、金融投資產品和衍生金融工具等業務。為減低存放資金或金融工具收益無法回收的風險,中信股份的各 成員單位通過內部授信流程,審批和調整認可的金融機構交易對手名單和信用額度,並定期上報,由ALCO進行總體監控和指導。

  4. 大宗商品風險

    中信股份的部分業務涉及大宗商品的生產、採購和貿易,需承受鐵礦石、原油、天然氣及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風險。

    為了管理部分原材料供應短缺及價格波動的風險,中信股份已為若干需求物資訂立長期供應合約,或使用普通期貨合約進行對沖。中信股份認為,儘管各業務分類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自然抵銷,但本集團仍持續檢討風險管理,確保業務策略可有效控制大宗商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