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信:
綠色發展繪就美麗中國
專 題
「雙碳」與氣候變化風險管理
應對氣候變化風險、踐行「雙碳」戰略是包括企業在內的全社會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積極融入綠色低碳轉型大潮,不斷探索綜合性企業服務綠色發展的中信實踐。二零二二年,我們成功獲評「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名列榜單首位。
2021年 |
2022年 |
短期目標 |
長期目標 |
---|---|---|---|
√ 提出「兩增一減」1低碳發展戰略
√ 按照2025年、2030年、2060年三個節點,提出「雙碳」行動目標 |
√ 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白皮書》,公佈 中信「碳中和」路線圖
√ 著手編製上年度碳損益表
√ 啟動四個「雙碳」專項重大科研項目 |
√ 完成碳損益表編製
√ 搭建「雙碳」工作考核框架
√ 2025年單位產值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18% |
√ 2030年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 2060年全面融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排頭兵 |
「碳中和」路線圖
二零二二年,我們編製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白皮書》,公佈了優化後的「碳中和」路線圖。
「碳中和」路徑 |
|
---|---|
第一階段:降碳 |
第二階段:中和 |
針對電力工業、鋼鐵生產、建築運營和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節能降碳工作,尋找各自領域能效提升、結構優化以及技術減排的潛在機遇點,有效降低碳排放 |
通過外購核證減排量、外購綠色電力證書、場外直接投資綠色項目等對剩餘碳排放引入抵消計劃,抵消中和無法進一步減排的碳排放,最終實現淨零碳排放 |

編製碳損益表
針對「碳資產運營和管理」這一新型課題,我們率先提出並編製業內領先的雙碳損益表。碳損益表主要反映中信在一定時期內碳排放和碳減排的動態表現,可以直觀清晰地反映碳排放、碳減排、調整後碳排放淨額等核算科目的構成,確保「雙碳」戰略實施情況可回溯、可監測、可評價。
以碳損益表為抓手,碳資產運營為實踐,我們初步建立起碳資產經營管理體系。二零二二年十月,我們開始編製上一年度碳損益表,將通過碳損益表中成本收入形成碳資產的歸納、收集、整理及價值體現,為碳資產管理和運營提供有效依據。
應對氣候變化風險
基於深入的「雙碳」管理工作,我們也充分認識到氣候變化為企業運營帶來的風險和機遇。我們已將落實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建議框架作為二零二三年的重點工作,將聚焦五大板塊組織開展氣候變化風險識別與評估,使業務更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增強對於氣候變化的適應力,應對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威脅。
已開展工作 |
計劃開展工作 |
---|---|
√「雙碳」管理
√ 在投資項目的風險分析報告中就項目涉及的氣候風險出具詳細意見
√ 中信銀行成為TCFD支持機構 |
√ 聘請專業機構協助落實TCFD建議框架
√ 將氣候變化風險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在風險偏好制定中將氣候變化風險因素納入考量
|
中信銀行制定《綠色銀行建設工作方案》,把氣候風險防範與應對作為綠色銀行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氣候風險與銀行業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六方面風險之間的傳導機制進行了分析,開展了償付能力壓力測試、房地產專項壓力測試和內部資本評估壓力測試等一系列壓力測試,並將不斷提升環境和氣候風險管控能力。
中信證券將氣候變化納入風險管理體系,積極識別、評估和管理氣候變化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及機遇對運營及業務的影響,並拿出具體應對措施。
中信建投證券將氣候風險管理融入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定期開展短、中、長期風險及機遇的識別工作,界定氣候相關風險的來源與規模,分析與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機遇並制定應對措施。
中信國際電訊定期評估氣候風險,以降低氣候變化對公司業務營運的影響。比如颱風可能導致市電出現故障時,備用發電機組將自動觸發,支持核心業務,維持對客戶提供24小時無間斷電訊服務的承諾。
績效表現
除另有說明外,本部分環境績效表現統計範圍包含總部及子公司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台地區的主要運營場所,其餘地區運營場所未來將適時加入統計範圍2。
總部 |
指標 |
2022年 |
---|---|---|
|
廢氣 |
|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噸) |
0.01 |
|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噸) |
0.0007 |
|
溫室氣體 |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一及範圍二)(噸) |
2,118.08 |
|
總部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噸╱人) |
4.39 |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一)(噸) |
100.86 |
|
汽油 |
100.86 |
|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噸) |
2,017.22 |
|
外購電力 |
2,017.22 |
|
廢棄物 |
|
|
有害廢棄物總量(噸) |
0.24 |
|
總部人均有害廢棄物排放量(噸╱人) |
0.0005 |
|
無害廢棄物總量(噸) |
243.78 |
|
總部人均無害廢棄物排放量(噸╱人) |
0.51 |
|
能源使用 |
|
|
能源消耗總量(兆瓦時) |
2,693.16 |
|
總部人均能源消耗量(兆瓦時╱人) |
5.59 |
|
直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412.01 |
|
汽油 |
412.01 |
|
間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2,281.15 |
|
外購電力 |
2,281.15 |
|
總部人均耗電量(兆瓦時╱人) |
4.73 |
|
總部人均汽油消耗量(升╱人) |
98.42 |
|
資源使用 |
|
|
總耗水量(立方米) |
18,299.00 |
|
總部人均耗水量(立方米╱人) |
37.96 |
|
總部紙張消耗總量(噸) |
16.70 |
2 本公司溫室氣體核算範圍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主要源自外購電力、外購蒸汽及燃料。溫室氣體核算乃按二氧化碳當量呈列,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的《2011年和2012年中國區域電網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公佈的最新排放係數資料、香港中華電力集團公佈的最新排放係數資料、澳門電力有限公司公佈的最新排放係數資料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刊發的《IPCC 2006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19修訂版》進行核算,其中,由於西藏電網無基準線排放因子,且西藏地區運營場所外購電力數據影響微小,重要性較低,故西藏地區運營場所外購電力未列入溫室氣體排放量統計範圍。
能源消耗總量數據是根據電力及燃料的消耗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2020)》中提供的有關換算因子進行計算。
總耗水量為統計範圍內的辦公生活用水及生產用水,在求取適用水源上未發現任何問題。
紙張消耗總量主要包括A4複印紙和A3複印紙。
綜合金融服務3 |
指標 |
2022年 |
---|---|---|
|
廢氣 |
|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噸) |
0.49 |
|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噸) |
0.02 |
|
溫室氣體 |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一及範圍二)(噸) |
236,624.99 |
|
每億元收入溫室氣體排放量(噸╱億元) |
85.41 |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一)(噸) |
6,925.20 |
|
汽油 |
3,041.25 |
|
柴油 |
77.57 |
|
煤氣 |
29.37 |
|
液化石油氣 |
94.75 |
|
天然氣 |
3,682.25 |
|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二)(噸) |
229,699.79 |
|
外購電力 |
229,699.79 |
|
廢棄物 |
|
|
有害廢棄物總量(噸) |
347.55 |
|
每億元收入有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0.13 |
|
無害廢棄物總量(噸) |
18,648,633.01 |
|
每億元收入無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6,731.53 |
|
能源使用 |
|
|
能源消耗總量(兆瓦時) |
348,895.23 |
|
每億元收入能源消耗量(兆瓦時╱億元) |
125.94 |
|
直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32,195.94 |
|
汽油 |
12,423.57 |
|
柴油 |
295.02 |
|
煤氣 |
218.65 |
|
液化石油氣 |
427.13 |
|
天然氣 |
18,831.57 |
|
間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316,699.29 |
|
外購電力 |
316,699.29 |
|
資源使用 |
|
|
總耗水量(立方米) |
2,365,837.53 |
|
每億元收入耗水量(立方米╱億元) |
853.99 |
|
紙張消耗總量(噸) |
1,426.71 |
先進智造 |
指標 |
2022年 |
---|---|---|
|
廢氣 |
|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噸) |
113.86 |
|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噸) |
10.21 |
|
顆粒物排放量(噸) |
55.82 |
|
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噸) |
77.73 |
|
氨氮排放量(噸) |
5.54 |
|
總磷排放量(噸) |
0.79 |
|
廢水排放量(立方米) |
621,067.86 |
|
溫室氣體 |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一及範圍二)(噸) |
728,458.49 |
|
每億元收入溫室氣體排放量(噸╱億元) |
288.99 |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一)(噸) |
227,090.91 |
|
汽油 |
382.62 |
|
柴油 |
1,734.73 |
|
液化石油氣 |
276.66 |
|
天然氣 |
224,696.90 |
|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二)(噸) |
501,367.58 |
|
外購電力 |
478,599.45 |
|
外購蒸汽 |
22,768.13 |
|
廢棄物 |
|
|
有害廢棄物總量(噸) |
17,451.74 |
|
每億元收入有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6.92 |
|
無害廢棄物總量(噸) |
4,406.44 |
|
每億元收入無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1.75 |
|
能源使用 |
|
|
能源消耗總量(兆瓦時) |
1,882,453.50 |
|
每億元收入能源消耗量(兆瓦時╱億元) |
746.81 |
|
直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1,158,540.12 |
|
汽油 |
1,563.01 |
|
柴油 |
6,597.65 |
|
液化石油氣 |
1,247.26 |
|
天然氣 |
1,149,132.20 |
|
間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723,913.39 |
|
外購電力 |
666,418.11 |
|
外購蒸汽 |
57,495.28 |
|
資源使用 |
|
|
總耗水量(立方米) |
2,713,455.45 |
|
每億元收入耗水量(立方米╱億元) |
1,076.48 |
|
紙張消耗總量(噸) |
43.28 |
|
包裝材料 |
|
|
製成品所用包裝物總量(噸) |
25,265.34 |
|
每億元收入耗用製成品包裝物量(噸╱億元) |
10.02 |
先進材料4 |
指標 |
2022年 |
---|---|---|
|
廢氣 | |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噸) |
7,285.68 |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噸) |
2,942.99 |
|
|
顆粒物排放量(噸) |
5,244.13 |
|
廢水 |
|
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噸) |
517.09 |
|
|
氨氮排放量(噸) |
44.28 |
|
總磷排放量(噸) |
1.24 |
|
廢水排放量(立方米) |
10,101,356.12 |
溫室氣體 |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一及範圍二)(噸) |
48,612,061.58 |
每億元收入溫室氣體排放量(噸╱億元) |
19,285.34 |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一)(噸) |
46,749,289.33 |
|
|
汽油 |
1,215.69 |
|
柴油 |
9,307.27 |
|
液化石油氣 |
1,417.20 |
|
天然氣 |
385,661.47 |
|
焦炭 |
1,969,568.30 |
|
煤炭 |
42,511,776.40 |
|
中間過程排放 |
1,871,760.20 |
|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二)(噸) |
3,671,676.09 |
|
外購電力 |
3,538,741.23 |
|
外購蒸汽 |
132,934.86 |
|
固碳產品隱含排放(扣除項)(噸) |
-1,808,903.84 |
|
廢棄物 |
|
|
有害廢棄物總量(噸) |
11,188.14 |
|
每億元收入有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4.44 |
|
無害廢棄物總量(噸) |
10,309,521.73 |
|
每億元收入無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4,089.99 |
|
能源使用 |
|
|
能源消耗總量(兆瓦時) |
140,058,396.33 |
|
每億元收入能源消耗量(兆瓦時╱億元) |
55,563.87 |
|
直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134,343,684.92 |
|
汽油 |
4,966.10 |
|
柴油 |
35,398.05 |
|
液化石油氣 |
6,389.06 |
|
天然氣 |
1,972,328.14 |
|
焦炭 |
5,438,663.01 |
|
煤炭 |
126,892,329.62 |
|
間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5,714,711.41 |
|
外購電力 |
5,321,371.51 |
|
可再生能源電力 |
57,645.80 |
|
外購蒸汽 |
335,694.09 |
|
資源使用 |
|
|
總耗水量(立方米) |
60,418,399.88 |
|
每億元收入耗水量(立方米╱億元) |
23,969.15 |
|
紙張消耗總量(噸) |
106.33 |
|
包裝材料 |
|
|
製成品所用包裝物總量(噸) |
10,021.60 |
|
每億元收入耗用製成品包裝物量(噸╱億元) |
3.98 |
新消費 |
指標 |
2022年 |
---|---|---|
|
廢氣 |
|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噸) |
3.75 |
|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噸) |
0.02 |
|
溫室氣體 |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一及範圍二)(噸) |
128,318.24 |
|
每億元收入溫室氣體排放量(噸╱億元) |
232.83 |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一)(噸) |
2,734.44 |
|
汽油 |
1,889.93 |
|
柴油 |
771.43 |
|
煤氣 |
2.19 |
|
天然氣 |
70.89 |
|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二)(噸) |
125,583.80 |
|
外購電力 |
125,583.80 |
|
廢棄物 |
|
|
有害廢棄物總量(噸) |
489.85 |
|
每億元收入有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0.89 |
|
無害廢棄物總量(噸) |
10,253.18 |
|
每億元收入無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18.60 |
|
能源使用 |
|
|
能源消耗總量(兆瓦時) |
205,555.06 |
|
每億元收入能源消耗量(兆瓦時╱億元) |
372.98 |
|
直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11,033.18 |
|
汽油 |
7,720.38 |
|
柴油 |
2,933.94 |
|
煤氣 |
16.32 |
|
天然氣 |
362.54 |
|
間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194,521.88 |
外購電力 |
194,521.88 |
|
資源使用 |
||
總耗水量(立方米) |
1,514,965.58 |
|
每億元收入耗水量(立方米╱億元) |
2,748.89 |
|
紙張消耗總量(噸) |
8,263.52 |
|
包裝材料 |
||
製成品所用包裝物總量(噸) |
4,532.08 |
|
每億元收入耗用製成品包裝物量(噸╱億元) |
8.22 |
新型城鎮化 |
指標 |
2022年 |
---|---|---|
廢氣 |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噸) |
132.27 |
|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噸) |
67.64 |
|
顆粒物排放量(噸) |
15.15 |
|
廢水 |
||
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噸) |
11,733.45 |
|
氨氮排放量(噸) |
497.77 |
|
總磷排放量(噸) |
130.37 |
|
廢水排放量(立方米) |
541,019,544.32 |
|
溫室氣體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一及範圍二)(噸) |
426,210.30 |
|
每億元收入溫室氣體排放量(噸╱億元) |
836.20 |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一)(噸) |
24,418.78 |
|
汽油 |
2,526.18 |
|
柴油 |
1,167.06 |
|
煤氣 |
7.00 |
|
液化石油氣 |
45.07 |
|
天然氣 |
20,673.46 |
|
|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二)(噸) |
401,791.52 |
|
外購電力 |
401,791.52 |
|
廢棄物 |
|
|
有害廢棄物總量(噸) |
56,329.36 |
|
每億元收入有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110.51 |
|
無害廢棄物總量(噸) |
141,499.13 |
|
每億元收入無害廢棄物總量(噸╱億元) |
277.61 |
|
能源使用 |
|
|
能源消耗總量(兆瓦時) |
695,442.86 |
|
每億元收入能源消耗量(兆瓦時╱億元) |
1,364.42 |
|
直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120,740.48 |
|
汽油 |
10,319.47 |
|
柴油 |
4,438.66 |
|
煤氣 |
52.09 |
|
液化石油氣 |
203.20 |
|
天然氣 |
105,727.06 |
|
間接能源消耗(兆瓦時) |
574,702.38 |
|
外購電力 |
571,540.29 |
|
可再生能源電力 |
3,162.09 |
|
資源使用 |
|
|
總耗水量(立方米) |
7,966,965.50 |
|
每億元收入耗水量(立方米╱億元) |
15,630.70 |
|
紙張消耗總量(噸) |
119.12 |
|
包裝材料 |
|
|
製成品所用包裝物總量(噸) |
75.33 |
|
每億元收入耗用製成品包裝物量(噸╱億元) |
0.15 |
綠色金融
我們致力於在金融領域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綠色金融投融資產品創新,深度發掘雙碳政策引導下的產業價值,前瞻佈局碳金融衍生工具創新,推動責任投資和綠色金融,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共同實現。
實施舉措 |
關鍵成效 |
---|---|
綠色金融產品 |
中信銀行綠色信貸餘額為3,340.82億元。發行9支ESG、綠色概念主題產品,存續12支,規模達29.96億元。綠色租賃餘額達274.74億元,累計發行碳中和結構性存款產品11支,總額超11.3億元 |
中信證券資管成功落地首個ESG╱可持續投資主題產品。銷售綠色主題產品共18隻,合計金額人民幣31億元。ESG債券類及投資基金資產投資規模合計達434億元,綠色投資規模達473.9億元。承銷綠色債券(含資產支持證券)129隻,承銷規模651億元,境外ESG債券承銷規模11.4億美元 |
|
中信信託設立一系列綠色信託項目,解決章丘區農村供水水源單一、工程設備老化損壞等問題,並為佛山市公交車提供充電業務,為蘇南地區電力供應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地方政府實現低碳綠色環保領域發展 |
|
綠色金融研究 |
中信證券搭建ESG評分體系、ESG主題研究體系,發表相關研報43篇,為投資者開展ESG投資提供有效參考 |
中信建投證券設立的多因子與ESG策略團隊發布20餘篇ESG相關的研究報告。通過組織賣方分析師路演和內部研究員匯報等形式,為投資經理提供全面的ESG相關行業培訓,共面向投資經理、分析師等開展ESG相關培訓30餘次,參與1,000餘人次 |
|
支持碳市場建設 |
中信證券旗下中信里昂成為首批參與香港全新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平台交易的企業之一 |
清潔技術與新能源業務
我們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堅持「全流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明確將新能源布局、清潔技術創新等融入相關子公司戰略,並持續增加在清潔技術方面的投入。通過設立「中信雙碳科技創新專項」及其他科技創新項目,聚焦能源高效開發、節約利用、環保水務、資源回收利用等重大技術難題,提供科研經費支持子公司開展科技攻關。二零二二年公司立項通過「中信戴卡基於全生命週期的低碳排放汽車鋁合金部件製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中信重工豎式冷卻燒結礦餘熱高效回收成套工藝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中信金屬鉻系清潔生產新工藝」、「中信工程「碳達峰與碳中和」背景下夏熱冬冷地區超低能耗建築關鍵技術體系研究」4個中信雙碳科技創新專項,「中信環境面向水資源綠色低碳可持續利用的先進膜技術集成系統研發與應用」等3個綠色低碳清潔環保領域其他科技創新項目,項目總金額37,321萬元,其中總部支持17,148萬元,截至二零二三年一季度末已提供科研經費6,742萬元,後續還將提供10,406萬元。
中信環境
作為中信股份在環保領域的旗艦平台,中信環境始終以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為使命,聚焦水處理、固危廢處理、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主營業務,努力讓淨水技術更加高效,固廢處置更加無害,能源管理更有智慧(有關情況詳見:https://www.group.citic/en/2022/News_0628/73.html)。
二零二二年工作 |
|
---|---|
污水處理技術 |
√ 山東榮成項目公司石島污水處理廠針對碳源投加控制系統實施技術改造,通過全面採用智慧加藥系統,實現碳源類藥劑消耗量的大幅度下降,全年節約藥劑費近1,000萬元
√ 河北辛集污水廠將回流污泥進行處理後作為碳源投加到生化工藝前段,在減少剩餘污泥排放的同時減少了碳源投加量
√ 中國市政中南院完成住建部課題「自來水廠全流程環境友好型綠色淨水工藝研究」中期考核,新立項「長江流域湖泊內源污染控制與湖泊底泥利用技術研究」等課題研究;開展了「城鎮污水自養反硝化脫氮技術研究」等污水╱污泥處理技術方面的科研課題80餘項,編製了《城鎮排水系統通溝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規程》等污水╱污泥處理方面的標準規範30餘項 |
危廢╱固廢處置技術 |
√ 中國市政中南院牽頭承接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經濟帶大中城市多源有機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置及示範」多項子課題,已初步研發出用於協同處理高產氣兩相厭氧消化設備,實現較傳統厭氧發酵系統產氣量提高10%,資源轉化率達到80%以上
√ 中信清水入江公司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研究》為題進行科研立項,啟動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研發工作,計劃二零二三年至少申報實用新型專利一項 |
清潔能源技術 |
√ 中信建築院完成了武漢生物農業產業基地項目的地源熱泵工程設計任務和硅谷小鎮區域能源站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展了黃石科技城智慧能源站工程的方案論證工作
√ 中信清水入江公司在江夏污水處理廠屋頂、沉澱池、生化池等上方加裝光伏板,建立「光伏+污水廠」模式,所發電量用於污水處理廠運行。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年發電量為150萬度,自二零一八年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以來,共產出綠色電力422.32萬千瓦時 |
中信環境重視技術創新,保障並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技術升級推動業務拓展,不斷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研發投入 |
項目收入 |
---|---|
√ 中信環境技術二零二二年研發費用5,547萬元,同比增長23%,佔銷售收入的1.2%,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其中用於資源回收、資源集約利用、降低能耗等領域的約2,937萬元
√ 中國市政中南院二零二二年研發費用為28,514.52萬元,同比增長47.74%,佔銷售收入的7.3%,同比增加4.13個百分點;其中用於市政污水處理、工業污水處理、污泥處理、 固廢處理等領域的約19,960萬元
√ 中信清水入江公司二零二二年基於「物聯網+中信雲」技術用於智慧水務平台建設等領域的研發費用為549萬元,佔銷售收入的3.6%,二零二三年預計研發投入800萬元 |
√ 中國市政中南院二零二二年承接了四川茂縣整縣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可行性報告編製和重 慶市九龍坡區光伏能源區域能耗平衡一體化項目可行性報告編製兩個項目,合同額77萬 元;二零二三年一月承接了四川茂縣整縣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勘察設計服務業務,合同額 197.6萬元
√ 中信建築院共簽訂《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綠色建築諮詢及檢測項目》等綠建、低碳、能源相關項目共11項,合同額共計472萬元,相較2021年的362萬元增長30.41%;二零二三年一季度已完成相關新簽合同額209.26萬元,預計全年新簽合同額有望超過500萬元 |
二零二二年,中信環境召開三次戰略研討會,明確未來將專注綠色工業環保領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耦合利用、光伏發電等業務,並在二零二三年工作計劃中提出要佈局高效微生物處理技術、高性能膜處理技術、產業園節能環保智慧管理系統、污水資源回收、特種固廢處理等環保前沿技術,從以下方面重點推進:
二零二三年重點工作 |
|
---|---|
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 加大污染防治研究 |
√ 利用北京大學的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乾化技術,在污水廠建設污泥處理試驗工程
√ 在等離子體危廢處置技術研發項目中,與浙江大學合作開展中試工藝優化研究,積極探索飛灰綜合處理利用 |
擴大新能源業務 |
√ 推進實施光伏可再生能源發電試點
√ 中信清水入江公司計劃在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擴大分佈式光伏發電投入力度,在現有1,498.4千瓦基礎上增加1,289.2千瓦,擴容後的光伏發電能力達到2,787.6千瓦 |
加強水務運營管理 科技化轉型 |
√ 加大智慧水務推廣,建設更多標桿水廠
√ 中國市政中南院將依託工程項目、科研課題等,進一步開展優質飲用水技術(給水雙膜處理技術)、高標準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污水再生回用超深度脫氮處理工藝技術)、廢棄地敏感渣土新技術、垃圾滲瀝液非膜法深度處理技術等水務環保領域的研究 |
中信泰富能源
中信泰富能源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成為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的重要參與者,將加大新能源項目投資和開發力度,重點佈局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氫能等新能源前沿技術領域;大幅提高新能源裝機比例,平均每年保持60萬千瓦的增長幅度,至二零二五年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其中風電120萬千瓦、光伏180萬千瓦,並配套建設30萬千瓦儲能。
已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取得錫林郭勒盟10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開發權,項目計劃於二零二三年底前全容量建成並網。項目預計靜態投資51億元,總投資52.80億元。截至二零二二年底,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5.87億元,完成投資總額的49%。
二零二二年,中信泰富能源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359.7萬元,隨著錫林郭勒盟風電項目等的建成並網,預計二零二三年新能源業務將實現營業收入超3.5億元。中信泰富能源將不斷擴大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著力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新能源業務成為業務增長新引擎。
|
2022年 |
2023年 |
---|---|---|
新能源資本性支出 |
支出約9.99億元 |
預計支出約33億元 |
中信戴卡
承接中信股份重大科研項目-「基於全生命週期的低碳排放汽車鋁合金部件製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對鋁合金零部件全生命週期分析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鋁合金零部件全工藝流程碳排放評估模型,同時建立設計、仿真、原材料、熔煉、壓鑄、熱處理、機加工、塗裝、包裝、物流、餘熱利用、回收循環、能耗、碳捕捉等低碳技術庫,形成整套、模塊化的低碳生產技術方案,實現鋁合金零部件生產過程中輕量化低碳排放綠色技術的點線面全覆蓋。該項目週期為二零二一年八月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研發預算6,981萬元。
中信重工
二零二二年,中信重工研發費用為6.36億元,同比增加1.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7.20%,其中用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方面的研發費用為2,800萬元。
|
2022年 |
2023年 |
---|---|---|
新能源技術裝備業務 |
√ 與龍源振華、明陽智能、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等在風電領域持續合作
√ 批量交付國家電投揭陽神泉二海上風電單樁,按期交付當時國內最 重、直徑最大的單樁,是該公司發展新能源裝備產業的重要實踐成果
√ 持續拓展液壓打樁錘、漂浮式基礎、嵌巖樁鑽機等海上風電核心施工裝備、運營維保智能化產品及服務,其中液壓打樁錘項目已通過船級社認證
√ 新能源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26億元,佔該公司總收入的10.49% |
√ 聚焦做成風電主機設備、關鍵部件等新能源裝備業務,持續擴大投入 |
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業務 |
√ 完成國內最大規格GPYJ900-12W尾礦盤式過濾機試制並成功試車,標誌著在節能環保技術專項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
√ 持續研究在極端工況下低品質煤氣雙超發電技術以及尾礦處理工藝及關鍵裝備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
√ 重點推進「豎式冷卻燒結礦餘熱高效回收成套工藝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項目,計劃投入研發經費6,400萬元,將有效解決燒結礦餘熱資源無法高效利用的難題及污染物無序排放問題,實現鋼鐵工業流程節能 |
綠色生產
我們嚴格遵循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堅持「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以清潔生產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報告期內公司未發生因環境違規而導致的訴訟及相關處罰。
實施舉措 |
關鍵成效 |
---|---|
水污染處理 |
二零二二年,中信環境全年預計處理污水量約50,670萬噸,供水4,631萬噸,供應中水、再生水、化學水2,209萬噸,處置污泥約18萬噸;預計減 少COD排放量152,187噸,減少氨氮排放量9,602噸,減少SS排放量108,247噸,減少總磷排放量1,408噸,減少總氮排放量10,339噸 |
減少污染物排放 |
中信澳礦優化選礦加工工藝,試行高壓輥磨技術,將在1/3生產線上加裝高壓輥磨機,實施後將有助於實現噸精礦能耗降低約7%的目標 |
中信重工實施機械泵真空改造和蓄熱式加熱爐改造,兩個項目年降低綜合能耗達7,055噸標準煤 |
|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中信戴卡投入73萬餘元研發煙氣餘熱新型設備項目,設備每年維護費用降低3萬元,使用壽命提高5年以上 |
搭建資源管理平台 |
中信重工實施「互聯網+」能源管控中心平台項目建設,實現有效的用能成本分析和控制,能源管理體系通過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再認證審核 |
中信工程基於「物聯網+中信雲」技術,開發應用智慧水務平台,實現水務全流程、全方位、全功能的智慧化管理 |
綠色建築與綠色辦公
我們將環保理念貫穿從建築設計、工程施工到運營維護的各個環節,倡導員工「綠色辦公」,鼓勵各子公司創新舉措節水、節電、節氣、節紙、節油,推動作業無紙化、會議無紙化、培訓無紙化,打造綠色健康的辦公場所。
中信股份北京總部所在地中信大廈實施供暖季綜合節能、照明細化管理、水泵控制邏輯調整、照明燈具改造等措施,定期統計分析能耗數據和設備運行參數,全面評估各系統設備運行及同比環比能耗升降等情況。
中信大廈(北京)節能成果及計劃 |
||
---|---|---|
|
2022年 |
2023年 |
節電 |
√ 對大廈R3、M6層冷水泵控制邏輯進行優化,根據實際流量控制泵組的運行台數,並設置合理的頻率邊界。優化後冷凍水輸送係數(WTFch)較去年同期提升35.05%,同比節約電量4.1萬千瓦時,降低碳排放25噸
√ 細化避難層和機房公共照明管理,遠程控制低需求回路常閉,在入住率提升8.42%的情況下,實現全年公共照明系統用電量僅增長1.06%
√ 通過對圍護結構進行熱成像掃瞄和局部封堵、優化設置空置區域防凍模式等方式,在入住率較二零二一年同期有所上升的情況下,供暖電量節約52.4萬千瓦時,熱量節約3238GJ,降低碳排放672.7噸 |
√ 計劃對冷源開展能效檢測和傳感器標定,並通過優化冷卻塔控制策 略、制定冷機運行工況條件表等方式,預計實現冷源整體能效提升 2.5%,年度節約電量11.2萬千瓦時
√ 公共照明作為中信大廈第二大用能子系統,全年用電量佔比達到 8.53%,僅次於冷機的8.79%。二零二三年將繼續深挖公共照明的節能潛力,擬對大廈十字區照明和空中大堂照明進行管理優化,預計年度節約電量7.1萬千瓦時 |
珍惜食物 |
√ 依託智慧食堂「睿景系統」大數據分析,精準測算人均消耗,按需購買食材
√ 根據每日用餐人數,動態調整售賣菜量,最大程度減少浪費
√ 在就餐區多個位置擺放醒目宣傳標語,引導職工合理消費
√ 二零二二年糧油人均月消費較上年下降55%;肉類水產人均月消費較 上年下降50%;蔬果人均月消費較上年下降51%;廚餘垃圾桶數(月廚餘垃圾桶數╱當月就餐人次)較上年下降61% |
√ 不斷優化食材加工工藝,提高切配出成率,同時做好邊角料食材的深加工利用,最大程度減少廚餘垃圾
√ 加強對員工出差、休假等情況掌握,確定每日用餐人數,做到精準配餐
√ 通過大數據精準刻畫用餐人員口味偏好,確定受歡迎菜品種類,更好滿足需求,避免菜品浪費
√ 積極推行簡餐和標準化飲食,採取「小份菜」「拼盤」等方式,引導按需、少量取餐,鼓勵剩菜打包 |
生態保護
我們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在運營過程中重視對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等的有效保護,保障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
實施舉措 |
關鍵成效 |
---|---|
保護生物多樣性 |
中信銀行推動金融資源向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傾斜,簽署《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給予三沙甘泉島悠然漁民專業合作社授信支持用於長棘海星捕捉服務,對於持續提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海域內珊瑚礁覆蓋率、維護南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
加強環保培訓與宣傳 |
中信澳礦建立全面環境綜合管理體系,制定各項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流程並嚴格實施,確保人員在完成入場環保培訓課程後方可上崗操作 |
中信環境繼續舉辦「我為小河做體檢」活動,開展帶領小學生、社區居民對家附近小河進行水質檢測以及線上參觀潮南循環產業園等活動180場,參與人數約14,000人,活動影響人群超200,000人,微信話題關注度超480,000人次,活動線上直播關注近120,000人次,關注並報道活動媒體500家 |
|
開展生態復墾、修復 |
中信建設在項目環評中積極識別重點保護動植物,禁止濫砍濫伐;臨時佔用綠地、砍伐或遷移樹木須提前報批,工程完工後按照規劃復墾,及時種草綠化,確保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

